关怀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加强新时代专家人才服务基层
工作若干措施

日期:2025-04-02 16:03 来源: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访问量:
【字体:

为加强新时代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工作,深入开展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做优一批“国字号”项目,打造一批“龙字号”项目,培育一批“个性化”项目,擦亮活动名片,激发专家热情,赋能基层发展,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52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坚持需求导向,高站位谋划专家服务基层项目

1.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攻关任务和区域发展战略,聚焦服务“五大安全”“八个振兴”及“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行业基层及企业生产一线广泛征集需求,找准找实制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切实提升服务项目的含金量、针对性。

2.坚持人社部门统筹协调、行业部门推动实施、基层单位主动参与,整合资源,汇聚合力,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层面专家服务基层行动、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博士后科技服务团项目,以及省级层面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把专家人才的智力、资源引入基层、导入产业,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

3.实行“基层下单、属地接单、省厅派单”的“点餐式”服务,变基层被动接受服务为主动提出需求,围绕基层所盼、发展所需,优先遴选支持帮助基层突破发展瓶颈、推广应用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的项目,瞄准基层需求,整合行业资源,精准匹配对口专家,提升服务活动的匹配度和实效性。

4.鼓励支持各市(地)结合实际自行设立区域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突出围绕产业发展和基层需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向下征集年度专家人才服务项目,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组织实施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省级部门统筹各领域专家人才资源给予支持。

二、坚持品牌示范,高质量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

5.开展“百名专家慧企业”活动,健全“企业出题、政府发榜、人才攻关”机制,采取“揭榜领题”的方式,通过技术指导、科技推广、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攻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融合。鼓励专家人才在基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广应用新产品、新工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6.开展“千名专家汇基层”活动,紧盯基层急难愁盼的技术、服务、创新需求,强化前期沟通对接,制定详细活动方案,有效整合集聚省内专家资源,靶向匹配行业专家,提升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纵向联系、推动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精准识别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及关键难题,为专家学者人才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条件。高质量实施少数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支持计划。

7.开展“万名人才惠民生”活动,整合行业资源载体,打造服务品牌矩阵,省级部门集中开展“教师人才援助专项”“科技特派员专项计划”“农业生产服务行动”“健康龙江行”“文艺专家走基层”等行业性服务基层活动,组织专家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最大限度释放专家人才服务效能。聚焦基层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组织专家人才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8.开展“专家人才绘成长”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县以下专业技术骨干或急需紧缺人才到上级对口单位进行36个月的跟岗锻炼;鼓励各地针对本地区人才培养需求,邀请行业领域专家集中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答疑解惑,通过联合培养、师徒结对、巡回讲学、专题授课、示范带教等方式,切实提升基层人才技术能力。

三、坚持质效优先,高标准夯实专家服务工作基础

9.集聚服务基层专家资源,建设服务基层专家库,遴选一批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及业务骨干、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高水平博士后研究人员等专家人才,加强省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专家资源共享,实现专家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重点推荐服务基层工作积极、发挥作用显著的专家,纳入国家重点联系专家库。鼓励支持身体健康、本人自愿的退休老专家参与服务基层活动。

10.加强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重点行业领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设立一批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优先申报、承办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项目,定期组织专家人才通过决策咨询、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形式开展服务活动,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切实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对专家服务基地的动态管理,建立日常考核和调整退出机制。

11.积极争取国家对口部委支持,加强与邻近及发达省份地区间合作,共享专家资源,补齐专业短板,吸纳省外高层次专家和高水平人才到我省参加短期服务基层活动,为基层培养急需紧缺人才;选派优秀专家人才参与合作省份服务基层活动,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服务质效。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打造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高效工作平台,推进专家资源与基层需求及时有效对接。

12.健全完善跟踪问效机制,从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时长、服务成效、专家层次、专家数量、经费使用等方面量化指标,引入基层反向评价机制,科学制定评价体系,对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提升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质效。引导服务基地与专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柔性引进人才智力,服务基层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正向引导,高水平加大激励保障支持力度

13.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视同其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令第25号)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年度累计服务时长满10个工作日,视同完成当年本专业继续教育学时(分)优先推荐参加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不断提升学术技术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务基层。

14.将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或边远地区学校支教、城市三级医院医生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以及市(地)以上农业技术人员到县以下对口单位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等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时长、质效情况,作为优先推荐晋升高级职称的重要条件,积极引导重点行业领域专家人才、业务骨干到基层服务。

15.事业单位可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工作开展专项考核,考核结果载入本人档案,并作为确定年度考核档次的重要依据。用人单位应将有关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时长、质效等情况纳入本单位岗位聘用(竞聘)评价条件,对服务基层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晋升专业技术岗位等级,鼓励专家人才更好地投身基层发展。

16.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推荐、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博士后科研资助、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以及行业性人才计划评选中,适当向服务基层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专家人才倾斜,激发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的内生动力。

17.健全服务专家人才工作机制,对经常参加服务基层活动且表现良好、成效突出的优秀专家,按规定优先推荐参加国情研修,优先推荐参加考察休假疗养,优先作为党委联系专家制度走访慰问对象,不断提升专家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五、坚持协同联动,高聚合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18.健全政府投入、单位支持、社会参与的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经费保障机制,倡导社会组织按规定开展或参与服务基层实践活动,积极引导专家人才志愿参加公益性服务基层活动,选派专家人才赴基层开展服务产生的交通、住宿、伙食等费用,由专家人才所在单位按照差旅费标准据实报销。

19.总结提炼一批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典型案例,通过宣传推介、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和复制推广力度,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对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工作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大力弘扬专家人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心系群众、勇于实践的崇高精神,推动形成专家人才作贡献、群众得实惠、基层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高度重视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工作,强化资源统筹,加强支持保障,吸引集聚更多专家人才广泛参与各类服务基层活动。各级人社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服务专家的优势,从指导协调、政策制定、专家推荐、跟踪问效、信息交流、宣传引导等方面,为专家服务基层工作提供支撑条件,不断提升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工作的品牌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责任编辑:郭佳男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